觉察之道,每个人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法门

菩提、佛陀 都是同一根源,都是【醒觉】的意思

Tip

乔达摩·悉达多(释迦族), 与 孔子、苏格拉底 同时代,没有创立宗教。

成道后被尊称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称号有 觉者、世尊、释尊、天尊、佛陀、佛祖

苦行非道,无神(所有的宗教就是一个信字,信仰是不问理由的),一切自有因缘

感受每一次呼吸,每一口食物,每一步行走,自己体证道法

学佛法要提问题,要怀疑的,要求证的。

如果听了就相信,那是宗教,不是佛法。

佛法是科学的,要追问的,追问这个问题的究竟,并且要亲自试验求证。

名词解释

梵音 释义 组词造句
佛陀 —— 觉者、一个醒觉了的人
乔达摩 族名,传自印度古代圣人  
悉达多 一切义成(达到自己目者),成就大志者  
释迦牟尼 释迦族的圣人 C
阿弥陀佛 无量寿佛 阿弥陀佛发愿:若得证悟
必帮助任何信奉他并且口念其名号的众生,
接引他们往生净土(极乐世界)。
南无 向…致敬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妙法莲华经
三藏 经藏,佛之说法
律藏,清规戒律的结集;
论藏,稍后结集而成的佛学论著
 
罗睺罗 覆障  
阿罗汉 圣人 五百阿罗汉
精舍 寺庙  
导致轮回的原因,决定去向 作业、善业、恶业
功德 功德只是善行的副产品 为了获得功德而行善其实只是自私的行为,并不能因此获取功德
大乘 大车、大众
自视为解苦脱难的一般方法
大乘佛教着重强调了救赎他人
菩提萨埵 献身大乘(菩萨乘)佛教者 简称 菩萨
三摩地 禅定 禅定确实是佛家的主要方法
奢摩他 止寂  
般若 明慧之心  
自然法 佛陀发现了"法"而不是创造了"法"
达赖 蒙古语 智如大海 达赖喇嘛
缘起 有果必有因、轮回  
实地查看、核对 勘破红尘

术语

  • 三宝:佛、法、僧
  • 三法印:诸行无常、诸受皆苦、诸法无我
  • 三不善根(三毒):贪(雄鸡)、瞋(豕)、痴(口尾相衔的蛇)
  • 四圣谛:苦(痛苦的存在)、集(痛苦的根源)、灭(痛苦的破灭)、道(导致痛苦破灭之道)
  • 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 为俗家弟子而设
  • 六度(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 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 六尘(色、声、香、味、触、法)
  • 八戒:

佛陀传

graph TB subgraph 修道传法 FT((佛陀))-->CF1[初转法轮<br>示相]==>CF11(鹿野苑<br>一人立获妙悟) FT-->CF3[三转法轮<br>作证] FT-->CF2[二转法轮<br>劝修]-->WBQ(五比丘)-.->CF222(证悟得道<br>成阿罗汉) XD[悉达多29岁出家]--1-->R11{第一位导师<br>阿罗陀迦兰}-->XD1[第七禅<br>无所有处] XD--2-->R12{郁陀迦罗摩子}-->XD2[第八禅<br>非想非非想处] XD--3-->XD3(苦修)-->XD4[放弃苦修] XD3-.->WBQ DZ1(善生)-.->R13(供养乳糜)-.->G0 DZ2(缚悉底)-.->R14(提供坐垫)-.->G0 XD4-->G0((菩提伽耶<br>菩提树下))-->ZW>三十五岁证悟] ZW---->FT end ZW-->YJ((八十岁<br>涅槃圆寂)) SX---->XD SX[见四相<br>老者<br>病者<br>死者<br>沙门] subgraph 尼泊尔 迦毗罗卫国 宫廷 A[净饭王] --父--> C B1[摩耶夫人] --生母--> C B2[摩诃波阇波提] --养母--> C C[悉达多] --妻<br>姑表妹--> D[耶输陀罗] C -.-R1{出巡}-.-> SX C --堂弟--> E[阿难陀尊者] C -- 子 --> F[罗睺罗] end

佛理

graph LR subgraph 佛理 A[四圣谛] A==>D1>苦谛] A==>D2>集谛] A==>D3>灭谛] A==>D4>道谛] D1-->D11(八苦) D11-.->D111(生<br>老<br>病<br>死<br>爱别离<br>怨憎会<br>求不得<br>五阴炽盛) D1-->D12(皆苦) D12-.->D121(当下苦是果<br>当下不苦不乐是中间苦因<br>当下乐是未来苦因) D2-->D21(十二因缘) D2-->D22(三不善根) D3-->D31(清净) D4-->D41(八正道) D41-.->D411(正见<br>正志<br>正语<br>正业<br>正命<br>正精进<br>正念<br>正定)-.->D4111(正确的认知<br>正思维<br>好好说话<br>正确的行为<br>正确的生活方式<br>成为更好的自己<br>学会觉知自己<br>禅定) end

佛教传播

graph LR subgraph 佛教传播 G8[西方] FJ-.->R7{德国哲学家<br>阿图尔 叔本华}-.->G8 FJ--南传-->FJ2[长老十二宗]-->FJ21[上座部] FJ[佛教]--北传-->FJ1[大乘佛教] G5-.-S7{东晋 法显}-.-求法取经14年-.->G2 G5-.-S8{唐 玄奘}-.-约20年-.->G2 G5-.-S9{唐 义净}-.-经海路在那烂陀寺兼习大小乘26年-.->G2 S4[达摩]-->R4{6世纪}-->Z1((禅宗))-->G5 Z1-.->Z11(曹洞宗)-->沉思默想 Z1-.->Z12(临济宗)-->借助技巧 FJ1--8世纪-->G51[藏传佛教]-->Z4(密宗) G51-->Z5(金刚乘) G51-->Z6(真言宗)-.->经常唱诵具有法力的咒语 G51-.->S5{宗喀巴}-.->Z7(格鲁派)-->允许僧人成家立室 Z7--16世纪蒙古领袖俺答汗赠尊号-->S6>达赖喇嘛] CB1-.-S1(摩哂陀)-.->G1[斯里兰卡] CB1[阿育王]-->CB3[广派使节] FJ1--两汉时期3世纪-->G5[汉传佛教] G7-.-R3{6世纪}-.->G6 G6[日本]==>Z2>净土宗] G6==>Z3>日莲宗] G5-->G7[高丽] FJ21-->G3[缅甸] FJ21-->G4[泰国-暹罗] S2==>JD1>清净道论] G2[印度]-.-S2(觉音)-.->G1 end

佛教简史

世界观

  • 上下四方谓之宇:空间:【界】—— 3000个大千世界(无限), 大千世界 = 1000个 中千世界(1000个 小千世界(1000个 太阳系))
  • 往古来今谓之宙:时间:【世】—— 三世:现在、过去、未来
  • 生命方式:胎生、卵生、湿生、化生
  • 六道轮回:天道、阿修罗道、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

三界二十八天

戒律

佛陀入灭前,阿难尊者问佛陀:"如来灭后,我等因以何为师?佛说:因以戒为师

  • 第一、不杀生
  • 第二、不偷盗
  • 第三、不邪淫
  • 第四、不妄语
  • 第五、不饮酒

丛林清规

  • 律有二百二十七条规定,其中详细规定了僧众应该如何共同生活。
  • 数量众多的律条保证了修院内部的标准化和程序化,
  • 如此则可将争议和意见不合减少到最低;
  • 于是乎,僧伽制度便可以道德化的小社会示范于人。

法门

  • 安那般那出入息:呼吸法 —— 一消一息就是佛学讲的一生一灭
  • 《楞严经》中有二十五位菩萨圆通法门

四圣谛

  • 苦谛: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蕴)炽盛苦。
  • 集谛:一切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烦恼及业,皆名"集谛"。
  • 灭谛:欲求一旦清除,苦难必将终止,涅槃亦可获得。
  • 道谛:八正道 —— (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勤、正念、正定)

六度(大乘)

  • 一、布施(檀那)
  • 二、持戒(尸罗)
  • 三、忍辱(羼提)
  • 四、精进(毗梨耶)
  • 五、禅定(三摩地)
  • 六、智慧(般若)

七支坐法

又简称它为跏趺坐,俗名盘足坐法。

Tip

静坐距离饭前饭后半个小时以上,环境须光线柔和、空气流通,但要避免避免风吹

静坐时微带笑容,神经自然会全部放松

循序渐进,短时多次,盘腿方式交替进行

  • (一)双足跏趺(双盘足)。

    • 如果不能双盘,便用单盘。
    • 或把左足放在右足上面,叫做如意坐。
    • 或把右足放在左足上面,叫做金刚坐。
    • 开始习坐,单盘也不可能时,也可以把两腿交叉架住。
  • (二)脊梁直竖。

    • 使背脊每个骨节,犹如算盘子的叠竖。
    • 但身体衰弱或有病的,初步不可太过拘泥直竖,更不可以过分用力。
  • (三)左右两手圜结在丹田(小腹之下)下面,平放在胯骨部分。

    • 两手心向上,把右手背平放在左手心上面,两个大拇指轻轻相拄。
    • 这在佛家,便叫做"结手印",这种手势,也叫做三昧印(就是定印的意思)。
  • (四)左右两肩稍微张开,使其平整适度为止,不可以沉肩亸背。

  • (五)头正,后脑稍微向后收放。

    • 前颚内收(不是低头),稍微压住颈部左右两条大动脉管的活动即可。
  • (六)双目微张,似闭还开,好像半开半闭地视若无睹。

    • 目光随意确定在座前七八尺处,或一丈一二尺许。(如平常多用眼睛工作的人,在静坐之初,先行闭目为佳。)
  • (七)舌头轻微舔抵上腭,犹如还未生长牙齿婴儿酣睡时的状态。

八禅境界

  • 五:空无边处
  • 六:识无边处
  • 七:无所有处
  • 八:非想非非想

大乘菩萨十地

"十地"是通往涅槃的主要路标。佛教修行的十个阶位。

印度教派

婆罗门三大神祇:大梵天、毗湿奴、湿婆

言论

  • 佛教伦理的基础就是不害众生。
  • 所有事物都具有如下三个特征或"印记":有漏皆苦、诸行无常以及诸法无我
  • 净土宗看来,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也并不完全等同于涅槃。转生在净土之中的人仍然需要为最终获得证悟而不懈努力。
  • 大乘佛教并不拒绝佛陀的早期教诫,只是有时候会以极端方式对其加以重新解释。
  • 禅定完全没有副作用——这就跟吸毒完全不同了——更不会"走火入魔",其好处却是日积月累和持久的。清醒的时候,意识不断地出入恍惚状态。
  • 禅定的目的就是将精神上的"静电干扰"加以屏蔽,以减少精神上的"窃窃私语",以免消耗掉心理的能量。

方便之法:大乘佛教积极地发展这一观念,在《妙法莲华经》中明确表示,早期教义不仅是技巧性的传达,而且是根本上的"方便智巧"。

蔡志忠《佛陀说》

佛教圣典

  • 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 四圣谛

    苦谛:生老病死、怨憎会、爱离别、求不得

    集谛:十二因缘次第

    灭谛:无我境界,苦将无处附着

    道谛:八正道

  • 缘起法(十二因缘次第):
十二因缘法 注释 备注
无明 对生命的实相 不如实知 痛苦的原因
说 做 想
眼 耳 鼻 舌 身 意 认知
明色 情境(外) 情绪(内) 观察
六入 所见 所听 所闻 所尝 所触 所想 识 得的信息
外尘 与 内心 相交会合 感触
乐受(际遇好) 苦受(际遇坏) 不苦不乐受(际遇好坏不明) 感受,诸受皆苦
贪(际遇好) 嗔(际遇坏) 痴(际遇好坏不明) 反应
贪、嗔、痴 执取于内心深处 习惯
身心常处于自我中心的主观意识里
痛苦产生  
老死 诸行无常,乐无常,苦也无常 苦会消失
  • 一切因缘生、一切皆无常、一切皆苦、一切不可执着
  • 心是大幻师
  • 当下即佛
  • 佛教的宗旨——不行十恶

    妄言

    绮语

    两舌

    恶口

    邪见

  • 离相曰空
  • 涅槃是毕竟空(他于一切法中,绝不起一烦恼,绝不恼一众生)
  • 学佛的目的(透过佛陀所教导的方法修行——戒定慧,远离痛苦烦恼和贪嗔痴,达到无苦之境)
  • 我执—— 我,我所有
  • 自静其意(生、住、异、灭)

佛陀说

Tip

我只说苦是如何产生的,苦应该如何终止!

凡是跟苦生苦灭无关的言论就不是我所说的。

十大不可相信

  • 不要因为口耳相传,就信以为真。
  • 不要因为合乎于传统,就信以为真。
  • 不要因为轰动一时流行广远,就信以为真。
  • 不要因为出自于圣典,就信以为真。
  • 不要因为合乎于逻辑,就信以为真。
  • 不要因为根据哲理,就信以为真。
  • 不要因为符合常识推理,就信以为真。
  • 不要因为合乎于自己的见解,就信以为真。
  • 不要因为演说者的威信,就信以为真。
  • 不要因为他是你的导师,就信以为真。